泰国是典型性的热带季风性国家,地处亚洲南部,与缅甸、马来西亚、老挝、柬埔寨等国家接壤。泰国人口在2017年时已接近7000万,由30多个民族组成,其中四成以上的人口是泰族,总人口的九成以上是佛教徒。泰国国土面积约51.3万平方公里,地理位置优越,是南亚地区重要的文化、艺术中心。泰国的雨季在一年的6月到11月,其余月份是干季。它有着极其浓厚的水文化,有着各种形态的水资源。其中包括2700公里的海岸线;湄公河、湄南河等河流;宋卡湖、博拉碧湖、农汉湖等湖泊;普吉岛、皮皮岛、董里群岛等岛屿组成了泰国的“水”。正是因为水成就了泰国的民俗民情,也形成了独特的泰国传统建筑。
按照地理位置及文化性质,泰国可以分为:中部地区、北部山区、东北部高原、南部岛屿四个部分。中部地区是农业、经济、政治中心,人口的大部分集中在这里。这里土地、气候、地理条件优越,是泰国大城文明、素可泰文明的发源地。东北部以及北部地区海拔较高、地形复杂、土地贫瘠,主要生产水果和发展旅游业,清迈古城、山地部落乡村景观等是重要的旅游点。南部地区以海岛、沙滩地形为主,是泰国重要的海滩旅游区域。
泰国是佛教影响深厚的国家,佛教建筑超过40000座,不仅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以佛教为信仰,而且都有出家修行的习俗。泰国以小乘佛教流派为主,以僧院为中心。中国、日本、缅甸、柬埔寨等国家的文化也对泰国建筑造成深厚的影响,最终形成今天的泰国建筑面貌。
泰国的历史变迁
泰可素王朝的建立开创了泰国的历史,但史前时代的泰国土地就存在人类活动的痕迹,班清遗迹中发现的青铜器大约有4000年的历史,并且还存在更早的人类遗存。泰国的文字出现在十三世纪,《汉书·地理志》和《太平御览》有少量对泰国的记载。宋代开始由于中国航海技术的发展,使得中泰之间的交流与贸易得以展开。史料记载1238年由泰族建立的第一个王朝开创了泰国的历史。在接下来的几百年中,泰国历经了数个王朝。其中由于涉及多个王国与政权。大致可以简化为四大时期。分别为:素可泰王朝时期(1238-1419)、大城王朝时期(1350-1767)、吞武里王朝时期(1767-1782)、却克里王朝(曼谷王朝)时期(1767至今)。